在《水浒传》的第二回中,登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——王进,他是108将中的第一位登场人物,同时也是史进的师傅。令人疑惑的是,王进在教会史进武功后,便再也没有出现在后续的故事中。这种安排到底有什么深意呢?王进和史进的名字又为何如此相似?其中是否隐藏着作者施耐庵的深刻寓意?
虽然王进是一个虚构的人物,但他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。历史上也确实有一位叫王进的禁军将领。他在历史上因为得罪了一个高官,被迫逃到了边疆,守卫国家,并在多次战斗中英勇作战,最后为国捐躯。然而,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位高官是谁,施耐庵在《水浒传》中则明确指出是高俅。
不少人认为,《水浒传》开篇的故事,是由洪太尉放出108将而引发的,然而真正拉开整个故事序幕的,应该是王进的登场与离去。王进的离开,意味着整个梁山英雄的故事正式拉开了帷幕,江湖纷争的序章也就此展开。
展开剩余83%王进是出身于武术世家的,凭借着卓越的武艺,他被任命为京城80万禁军的教头,享受着高官厚禄,地位尊崇,甚至连豹子头林冲见了他都得恭敬地称呼他一声“大哥”。按理说,王进的官职不错,仕途也很顺利,但一位地痞流氓的出现打破了这份平静,这个人正是高俅。
相比王进的安稳,命运对高俅来说显得异常宽容。高俅因犯了法而被告上朝廷,虽然挨了一顿惩罚,却还是被皇帝大赦放归。当时,皇帝的宽容让高俅能够有了翻身的机会,甚至成就了他后来成为太尉的地位。
高俅的幸运并没有止步于此。随着皇帝的驾崩,皇帝的兄弟——端王赵佶继位,成为了新皇帝宋徽宗。高俅因为踢球技艺出众,被赵佶看中,带回宫中。而赵佶,作为一位艺术家型的帝王,不懂政治,却深谙书画之道,与南唐的李煜有几分相似。
赵佶虽然在艺术上堪称天才,但治理国家却显得极为无能。正因如此,赵佶的政治才能并不出色,而高俅的幸运则继续延续。随着赵佶成为皇帝,高俅一路高升,不久后就成为了殿帅太尉,掌控了整个京城禁军的指挥权。高俅迅速变成了王进的上司。
有了新官上任的权利后,高俅心中充满了对面子的重视,他决定要好好展示一番自己的权威。然而在此时,他得知王进因私事请假,心中顿时火起,认为王进根本不把自己当回事,显得极为不尊重。愤怒之下,高俅命令将王进带来拷问。结果一问,竟然发现王进原来是高俅的故人的儿子。
回想往事,高俅曾经在街头和王进的父亲比武,结果被王进的父亲几下打得跪地不起。这件事令高俅极为耻辱,也因此埋下了复仇的种子。如今遇到王进的儿子,他的愤怒可想而知。然而,高俅出于对面子和忌讳的考虑,并没有当场动手,而是决定留到之后再处理这件事。
王进的命运真的很不巧,原本只是因为请了个假,差点就因此丢掉了性命。回到家中,王进将此事告诉母亲,母亲立刻表示建议逃走,避免惹上高俅这个势力巨大的敌人。王进在母亲的支持下,决定离开京城,踏上了逃难的路途。
在逃亡途中,王进来到了史家庄。在这里,他遇到了武痴史进,看到了史进那三脚猫的功夫,知道这位年轻人若上战场,恐怕很快就会落败。于是,他决定将自己所学的真本事传授给史进,使得史进的武艺得到飞跃。
值得注意的是,王进和史进的名字都是“进”,这并非巧合。首先,“进”字代表了一种开始,象征着王进与史进的相遇,为梁山泊108将的故事拉开了序幕。而更深层的含义,或许是“王进”代表着北宋王朝王道的衰落。自从王进离开京城后,意味着北宋的王朝气数渐尽,最终走向灭亡。
在古代,王姓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姓氏。王姓源自周王室的太子,太子被贬为平民后,为了自重和希望复兴王朝,他改姓“王”。因此,王姓在长时间内带有“王道”的象征,意味着王朝的气数。如果王道气数衰尽,就意味着该王朝即将灭亡。王进和母亲离开京城的那一刻,正是象征着北宋王道的衰败。
而史进的名字则富有象征意义。史字本身代表了“史书”,它指向了历史的传承。在《水浒传》中,史进的名字是施耐庵为自己所创作的这本“史书”做出的象征性安排。虽然《水浒传》讲述的是江湖故事,但其中大部分故事都源自真实的历史事件。施耐庵通过这本书,不仅记录了江湖的故事,也呈现了历史的转折。
《水浒传》虽然表面上讲述了官逼民反的故事,但深层的含义却远不止于此。王进和史进的名字,正是施耐庵用心安排的象征,暗示了历史的兴衰与传承。在这本名著中,每一个细节、每一个名字,都透露着作者的智慧,至今仍然为后人所探讨和研究。
这就是《水浒传》的魅力所在,深邃的层次和寓意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。而施耐庵通过这些细节所传达的历史、人物与命运,无疑让这部作品成为了永恒的经典。
发布于:天津市51配资-靠谱的股票杠杆交易平台-配资实盘网-普通人怎么加杠杆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